来源 | 数据观综合(转载请注明来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入千行百业,无处不在的算力正在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国家枢纽节点引领带动作用,协同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形成跨地域、跨部门发展合力,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基座。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ms时延城市算力网、5ms时延区域算力网、20ms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用户使用各类算力的易用性明显提高、成本明显降低,国家枢纽节点间网络传输费用大幅降低;算力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安全可靠,以网络化、普惠化、绿色化为特征的算力网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实施意见》从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一体化布局,东中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应用,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等五个统筹出发,推动建设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和有关部门将强化统筹协调力度,创新政策激励方式,加强共性技术研发,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近年来,围绕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推动我国算力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2020年12月,《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一体化格局。2021年7月,工信部发布《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2022年2月,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同意京津冀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复函》,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我国算力网络发展扬帆起航。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数字基础设施列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两大底座之一。2023年4月17日,科技部启动国家超算互联网工作,成立了国家超算互联网联合体。预计到2025年,国家超算互联网将形成总体布局,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高速路”。2023年10月9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围绕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应用赋能、绿色低碳、安全保障6方面,提出了4项发展目标,明确了25项重点任务,为算力基础设施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指引。 顶层设计领航之下,多地政府报告中都将算力作为重点产业重磅布局,并纷纷出台关于算力的政策及发展目标。北京提出加强数据中心优化提升和算力中心统筹布局;河北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培育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河南提出发展算力基础设施,构建云网深度融合的中部算力中心;贵州要围绕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算力方面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经济增长。加快算力建设,可以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实现对经济发展效能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根据《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IT支出每投入1美元,可以拉动15美元的数字经济产出,同时也可拉动29美元的GDP产出。换言之,国家的计算力指数每提高1点,数字经济将增长3.6‰,GDP将增长1.7‰。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197EFLOPS),位居全球第二。此外,围绕算力枢纽节点建设130条干线光缆,数据传输性能大幅改善。 现阶段,中国算力产业参与者众多,有运营商、IDC企业、企业自建数据中心等,也因此造成市场份额较分散,但综合来看,三大电信运营商仍是算力产业发展主力军。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中国移动算力规模超8.0EFLOPS,累计投产云服务器超过76万台,边缘节点超千个,目前超大型数据中心布局已覆盖9个数据中心集群(共 10 个),预计年底前完成全覆盖,对外可用IDC机架达到46.7万架;中国电信目前拥有700多个数据中心,新建天翼云服务器8.1万台,截至 2022 年年底,算力规模达3.8EFLOPS,同比增长81%,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超过700座数据中心,47万架机柜;中国联通IDC机架较2022年底增加1.9万架,总数达32.9万架。 除了引领中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以外,三大运营商在算力网络建设,算网融合方面也是“排头兵”。 中国移动在2021年就提出了算力网络建设,以“算”为中心的网络,将算力看成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 “以算为中心,网为根据”是现阶段中国移动对算力网络的定义。针对当下算力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以算为中心”,中国移动提出了“四个融通”:一是,跨地域物理融通。实现全国各地的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的全互联;二是,跨层次的逻辑融通。实现云网边端一体化融会贯通;三是,实现异构计算的融通;四是,跨主体融通。打造算力网络,真正将算力“服务化”。 中国联通主要聚焦在“算网创新”方面,计划实现超大规模的算力供给。布局全面承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5+4+31+X”新型数据中心体系,建成数据中心880个,机架规模超过40万架,推动联通云“一市一池”覆盖200多个城市。 除此之外,中国联通还大力推进算网融合发展,构建算力网络,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基于3.0基础的网络,从算力供给、输送、算力调度到算网一体化的“5﹢4﹢31﹢X”的布局,构建服务覆盖全国云网边一体化的多层次算力网络。 2023年,由ChatGPT引爆的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开启了由大模型驱动的AIGC时代。IDC调研显示,67%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探索AIGC在企业内的应用机会或已经开始进行资金投入。
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3-2024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指出,当前在AIGC的带动下,人工智能计算力技术及应用趋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现为“三变:
一是计算范式之变。大模型和AIGC的发展加速了更高计算性能、更快互联性能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在云-边-端的覆盖。此外,伴随应用场景多样性,底层基础设施呈现多元化发展。
二是产业动量之变。AIGC可重构现有的工作方式,在内容创作、自动驾驶、零售、医疗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同时也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算力、算法、应用、服务等诸多产业变量将成为创新的加速器,在算力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催生出新的玩家。
三是算力服务格局之变。由于基础大模型的本地训练成本不菲,企业将更多地使用已有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设施和生成式AI服务器集群,这将为算力服务市场带来新机会。算力服务供应商要能够提供定制化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满足单个用户对训练和推理资源的独占式、大规模、长时间使用的诉求,同时帮助用户实现成本控制。
来源:物联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