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新形势的推动下,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实现融合式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各类“互联网+”便民服务不断创新发展过程中,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当前“互联网+”服务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提出个人信息保护综合提升建议。2020年3月2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通过短视频平台“信通微课”发布了《“互联网+行业”个人信息保护研究报告》,并通过人邮视频“风向TALKS”栏目互动直播。
报告重点针对“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智能家居”、“互联网+出行”四类人民群众广泛使用的“互联网+”服务,梳理分析不同类型服务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范围和特点、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结合国内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和监管现状,提出了加强综合监管、提升企业能力、推进行业自律等个人信息保护建议。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产业互联网研究部于润东通过“信通微课”线上白皮书发布会为大家带来深度解读,并通过人邮视频“风向TAIKS”直播间线上互动,为大家带来报告的详细见解。
白皮书前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互联网+”新形势的推动下,互联网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实现融合式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形成了以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出行服务”、“互联网+智能家居”、“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业态发展迅猛,老百姓凭借手机即能方便快捷地体验“网上购物”、“网约车”、“在线挂号”等便民服务。
然而在各类“互联网+”便民服务不断创新发展过程中,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过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乱象严重,愈加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持续引发用户担忧,强化“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出行服务”的用户基础均超过上亿规模,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范围广、体量庞大;“互联网+医疗健康”依托5G、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加速普及,其服务必要收集的生理健康等个人信息敏感程度高、流转环节多;“互联网+智能家居”伴随多元连接、人机交互等技术的成熟应用加快渗透,服务场景与用户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用户隐私保护需求高。本报告重点针对上述四类人民群众广泛使用的“互联网+”服务进行研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时代诉求。
本报告联合行业头部企业深入研究“互联网+”服务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范围和特点,梳理归纳当前国内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和监管现状,剖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从立法完善、政府治理、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等方面提出个人信息保护建议,期待引发社会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更多关注,为政府、企业、行业、公民协同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参考。
白皮书目录
一、典型“互联网+”服务产业现状和个人信息保护特征分析
(一)典型“互联网+”服务产业现状
(二)典型“互联网+”服务个人信息保护特征分析
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措施现状
(一)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框架逐步形成
(二)各行业在“互联网+”创新发展中不断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要求
(三)个人信息保护专项监督活动陆续开展
三、典型行业“互联网+”服务个人信息保护挑战
(一)“互联网+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风险和挑战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个人信息保护风险和挑战
(三) “互联网+智能家居”个人信息保护风险和挑战
(四)“互联网+出行服务”个人信息保护风险和挑战
四、“互联网+行业”个人信息保护综合提升建议
(一)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综合治理体系
(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基础保障,鼓励隐私保护技术增强应用
(三)促进个人信息保护合规自律,提升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