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新闻资讯

极细导体:高端市场需求达5万吨

发布日期:2024-07-31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158 次

极细导体是一种具有极小直径的导电材料,通常直径在纳米到微米级别,以其卓越的电导性、热传导性及高交互性,在微电子、能源存储与转换、汽车电子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目前,全球超微细电子线材市场持续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达12.85亿美元,亚太地区为最大消费市场。中国超微细电子线材市场在2022年的需求量为4.43万吨,市场规模增至42.73亿元。中国在极细导体研发领域有显著进展,国内企业如拓邦电子、东尼电子和恒丰特导开始在国际市场展现竞争力。

纳米、微米级别导电材料

极细导体,是一种具有极小直径的导电材料,通常直径在纳米到微米级别,具有卓越的电导性、热传导性及高交互性,自20世纪末以来,在微电子学、纳米科技、生物传感器和能源存储与转换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 极细导体概念。极细导体是一种具有极小直径的导电材料,通常直径在纳米到微米级别。极细导体可以是金属丝、碳纳米管、石墨烯条带或其他类型的纳米线,这类导体因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展现出优异的电导性、热传导性以及与周围介质的高交互性,同时由于尺寸极小,可以在非常紧凑的空间内布局电路,实现高密度的电子器件设计。这使得极细导体在微电子学、纳米科技、生物传感器以及能源存储与转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制作工艺要求极高的精准度和控制能力,以确保导体结构的均匀性和性能的稳定性。

  2. 极细导体发展历程。极细导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当时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具有纳米尺度特征的导体材料。1998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合成了半导体纳米线,标志着极细导体技术的重要突破。2001年,IBM公司推出了首款使用极细铜导体的微处理器,这标志着半导体制程技术进入一个新纪元。2010年,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以其卓越的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吸引了广泛关注,其在极细导体领域的应用研究逐步深入。2015年,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直径仅为纳米级别的硅纳米线导体,这种材料不仅具有极高的电导率,还具有出色的柔韧性,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基础。2018年,新型极细导体材料,如二维材料(如MoS2)的纳米带,被研究用于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2020年,极细导体技术在生物医学设备,如神经探针和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开始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与材料科学的结合,定制化极细导体的设计和制造变得更加灵活,不仅极大拓展了极细导体的应用领域,也为未来的电子设备设计提供了无限可能。

微米级铜导体、银基纳米线和碳基纳米管导体是极细导体的核心产品。微米级铜导体以其高导电性和加工性,适用于高密度电路;银基纳米线导体则以其透明性和导电性,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和生物传感器;碳纳米管导体以其高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在高速电子设备和能源存储中展现潜力。

  1. 微米级铜导体。微米级铜导体是极细导体中的一种重要产品,其直径通常在微米量级,这使得它们在高密度电路设计中具有显著优势。铜作为一种传统的导电材料,具有非常高的电导率,仅次于银。微米级铜导体通过减小直径,不仅保留了铜的高导电性,还提高了其柔韧性和可加工性,允许它们被用于更精细的电路布局。此外,微米级铜导体在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表面处理,如镀金或镀银,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焊接性能。在电子封装、芯片互连和精密传感器等领域,微米级铜导体因其精细尺寸和高效的导电能力,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这种极细铜导体不仅提升了电路的集成度,也极大地推动了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2. 银基纳米线导体。银基纳米线导体是一种由银或其合金构成的纳米尺度的线状导电材料。纳米线的直径通常在纳米级别,例如几十纳米至几百纳米。银基纳米线因其高导电性和良好的柔韧性而受到重视。纳米线的制备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电化学沉积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在控制纳米线直径和长度的同时,保持材料的高纯度和结晶性。在极细导体领域,银基纳米线导体以其独特的透明性和导电性,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透明导电膜、柔性电子显示屏和生物传感器等高科技产品中,例如在触摸屏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中作为透明电极材料,提供了一种既美观又高效的导电解决方案,推动了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

  3. 碳基纳米管导体。碳基纳米管导体,尤其是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在极细导体领域中以其独特的一维结构和优异的电子性质而独树一帜。这些纳米管通常由单壁或多壁碳纳米管组成,直径范围从几个纳米到几十纳米不等,长度可达数微米。碳纳米管的电子迁移率极高,这一特性使其在电子器件中具有出色的传导性能,尤其是在高速电子设备和高性能计算领域。同时,它们还具有极高的热导率,有助于提高电子器件的热管理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碳纳米管已经被集成到多种高性能材料中,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它们被用于制造轻质且强度高的复合材料。在能源领域,碳纳米管作为电极材料被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

高端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在微电子领域,极细导体技术被用于实现更高性能的芯片设计。能源领域中,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材料提升了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在生物医学方面,极细导体用于医疗植入物和生物传感器,实现精准电流控制和生物信号传输。在汽车电子领域,极细导体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车辆性能、降低能耗并增强安全性。

  1. 微电子与半导体领域。在微电子与半导体领域,极细导体是实现更高性能芯片的关键。随着半导体工艺节点的不断缩小,例如从14纳米到7纳米再到5纳米,电路的线宽和间距也随之减小,这就需要极细导体来满足更精细的布线需求。极细导体不仅能够提供更低的电阻和更高的电流承载能力,还能有效减少信号传输延迟和提高信号完整性。例如,台积电(TSMC)在其7纳米工艺中使用了极细导体技术,以实现更高的晶体管集成度。根据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预计到2025年,芯片上的互连线宽将缩小至10纳米以下,这将极大地推动极细导体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2. 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在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极细导体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上。这些材料需要具有高导电性、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极细导体,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被用于开发新型的能源存储设备。例如,三星SDI的锂离子电池采用了极细导体作为电极材料,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速率。此外,极细导体也被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通过优化电极结构来增加光吸收和减少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例如,使用银纳米线作为透明导电膜的太阳能电池,可以提供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更好的柔韧性。

  3. 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极细导体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医疗植入物和生物传感器上。例如,心脏起搏器和神经刺激器等植入式设备,它们需要极细导体来实现精确的电流控制和生物电信号的传输。Medtronic的心脏起搏器就采用了极细铂导体,以实现更精确的电流控制和更长的使用寿命。此外,极细导体也被用于开发新型的生物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微量变化,如血糖、DNA序列等。例如,利用极细金或铂导体的传感器可以在体内环境中稳定工作,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最后,极细导体在药物输送系统中也有应用,它们可以作为微流控芯片的一部分,精确控制药物的释放。

  4. 汽车电子领域。极细导体因其精细的尺寸和优异的电导性,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正变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在提高汽车性能、降低能耗和增强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在汽车的动力总成控制单元中,极细导体用于制造高密度的印刷电路板(PCBs),这些电路板是发动机管理系统(EMS)的核心组件,负责精确控制燃油喷射和点火时机,从而优化燃烧效率和减少排放。另外,极细导体也用于汽车传感器,比如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ESP(电子稳定程序)中的轮速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需要快速准确地传递轮速信号,以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极细导体的应用更为广泛。例如,特斯拉的Model S使用了极细导体技术在电池管理系统(BMS)中,该系统通过精确监控和控制每个电池单元的状态,确保电池组的最佳性能和安全。此外,极细导体还用于电动汽车的逆变器中,逆变器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驱动电机所需的交流电,极细导体的使用有助于提高逆变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减小体积和重量。

极细导体在材料制备上要求极高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控制,涉及CVD或PVD等复杂技术,导致制备难度和成本增加。碳纳米管等材料的生产依赖昂贵催化剂,且纯化过程成本高昂。同时,环境法规对生产过程的化学试剂和催化剂使用提出严格要求,增加了制造商的环保责任和成本,限制了极细导体的大规模应用。

  1. 材料制备复杂。材料制备的复杂性是极细导体发展的一大挑战。首先,极细导体的制备需要精确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以确保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例如,纳米线和纳米管这类极细导体,其直径通常在纳米级别,而在纳米尺度上,材料的表面效应变得极为显著,任何微小的缺陷或杂质都可能严重影响其导电性能。此外,极细导体的制备还涉及到复杂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这些技术需要在高温、高真空或特定气氛条件下进行,对设备和操作环境的要求极高。例如,碳纳米管的制备就需要精确控制催化剂的分布和碳源的供应,以确保碳原子能够按照期望的方式排列形成管状结构。这些制备过程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成本高昂,限制了极细导体的大规模应用。

  2. 成本控制。极细导体材料的高成本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新型导电材料虽然具有优异的性能,但其生产成本往往较高,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时。以碳纳米管(CNTs)为例,CNTs的制备通常需要使用昂贵的催化剂,如铁、钴或镍等过渡金属,这些催化剂在高温下与碳源反应生成CNTs。同时,CNTs的纯化过程也非常复杂和成本高昂,因为需要去除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非碳杂质和未反应的催化剂残留物。此外,极细导体的制造工艺,如微纳米加工技术,通常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这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例如,使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制造极细导体,不仅需要昂贵的电子束光刻机,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这些都极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3. 环境影响。极细导体的制备和使用还涉及到环境影响的问题。首先,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和催化剂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纳米银线的制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含银废水,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废水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此外,极细导体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的金属离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当前,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各国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欧盟的REACH法规要求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而美国的EPA(环境保护署)同样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了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因而,极细导体制造商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管理措施,以符合这些法规和标准,这无疑增加了研发和生产的成本。

半导体产业带动市场增长

全球超微细电子线材市场,包括极细导体,持续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达12.85亿美元,亚太地区为最大消费市场。2022年,中国超微细电子线材市场需求量为4.43万吨,市场规模增至42.73亿元。自2003年以来,中国在极细导体材料研发上取得显著进展,开始在国际市场展现竞争力。

  1. 全球市场情况。全球超微细电子线材市场,其中包括极细导体,表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和潜力。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2022年全球超微细电子线材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2.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02%,2016年到2022年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9.29%。亚太地区以59.41%的市场份额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分别占比17.23%和16.17%。此外,极细导体是半导体行业的关键材料。根据SEMI的研究报告,半导体制造设备全球总销售额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1,090亿美元,同比增长3.4%,并且预计在2025年将实现约17%的强劲增长,达到1,280亿美元。

  2. 中国市场情况。在超微细电子线材领域,根据OFweek电子工程网、智研咨询数据,2022年中国的需求量达到4.43万吨,同比增长20.59%,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7.1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2.7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48%。此外,从更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市场来看,中国市场同样表现出了积极的增长态势。2016至2022年间,国内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由68亿美元增至129.8亿美元,CAGR达到9.7%。

  3. 国产化进程。自21世纪初,中国便开始了对极细导体材料的研发与生产。2003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功研制出高纯度的纳米级铜导体,为国内极细导体材料的研发奠定了基础。2008年,中科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银线,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器和触摸屏。到了2012年,苏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突破了碳纳米管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其产品被应用于高端电子设备中。2016年,宝钢集团和中天科技等国内企业成功研发出直径小于10微米的超细导体,实现了国产极细导体技术的重大突破。2018年,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国家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中航光电等企业推出了“超导丝”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20年,国产极细导体的产能和品质进一步提升,例如,华为公司在5G通信基站中采用国产高性能极细导体,显示了国产材料在高端应用领域的竞争力。如今,国产极细导体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更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展现了中国在新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产业链合作模式加速商业化进程

上游产业链关注高纯度金属和碳基材料的提炼,以及精密加工设备的研发,其中住友电工、贺利氏在材料领域领先,应用材料公司和东京电子在设备制造上占据优势。中游产业链是生产核心,以高端技术制造特定尺寸的极细导体。下游产业链涉及极细导体的广泛应用,包括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器和纳米技术产品。

  1. 产业链上游。极细导体的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的提炼和生产设备的研发制造。原材料主要包括高纯度金属如铜、银、金等,以及碳基材料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这些材料需要经过精细的加工和提纯,以满足极细导体生产所需的高纯度和高导电性。例如,日本住友电工(Sumitomo Electric)和德国贺利氏(Heraeus)等公司在高纯度金属材料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它们提供的高纯度铜、银等材料是极细导体制造的关键原材料。在设备制造方面,精密加工设备如电子束蒸发器、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原子层沉积(ALD)设备等是制造极细导体的关键。这些设备能够实现纳米级别的精确控制,是实现极细导体制造不可或缺的工具。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和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等企业在这些高端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 产业链中游极细导体的产业链中游是极细导体生产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企业通常采用一系列高端技术,如电子束蒸发、化学气相沉积(CVD)、模板辅助生长、激光诱导沉积等,来制造具有特定尺寸和形状的极细导体。在生产过程中,中游企业还必须关注极细导体的质量和性能。这包括对导体的电导率、热导率、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关键参数的优化。此外,中游企业还需要进行导体的后续处理,如表面处理、电镀等,以提高导体的性能和可靠性。这些处理工艺对于极细导体的最终应用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导体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在中游环节,台积电(TSMC)和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等企业不仅能够生产出直径仅为纳米级别的导体,还能够通过精确的工艺控制,确保这些导体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机械强度。

  3. 产业链下游。极细导体的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器、纳米技术产品等,在电子器件领域,极细导体被用于制造更小尺寸、更高密度的电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微电路。在生物传感器领域,极细导体被用于制造高灵敏度的检测设备,如血糖监测器和DNA测序设备。例如,诺华(Novartis)和强生(Johnson & Johnson)等公司在生物传感器技术方面,利用极细导体技术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纳米技术产品,如纳米机器人或纳米级药物输送系统,也依赖于极细导体的精确控制和操作。这些应用不仅推动了纳米技术的发展,也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下游企业通常需要与中游制造商紧密合作,以确保极细导体的性能满足其产品的具体要求。

Applied Materials在半导体和显示设备制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提供铜互连材料和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满足集成电路设计的高密度需求。Koos Group以其专业技术在微米级和亚微米级导体生产方面领先。Hitachi Metals则专注于研发高精度和超细尺寸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端电子设备和医疗成像技术。

  1. Applied Materials。Applied Materials是全球领先的材料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半导体和显示设备制造。在极细导体领域,Applied Materials的产品线涵盖铜互连材料以及具有极低介电常数的绝缘材料,这些产品在实现更小尺寸、更高密度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Applied Materials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其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图案化能力,确保极细导体的精确沉积和最小化线宽,满足高端半导体工艺的严苛要求。此外,公司还拥有一系列先进的制造设备,包括用于极细导体沉积的原子层沉积(ALD)、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系统,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2023财年全年,Applied Materials实现营业收入265.2亿美元,同比增长2.8%。

  2. Koos Group 。Koos Group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极细导体制造商,以其在微米级和亚微米级导体生产方面的专业技术而闻名。Koos Group 的极细导体产品具有极高的纯度和精细度,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用于高精度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便携式设备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公司采用先进的拉丝技术,能够生产出直径仅为几微米的超细导体,这些导体不仅具有优异的电导率,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如抗拉强度和柔韧性。此外,公司在材料科学方面不断突破,研发出多种新型合金和复合材料,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导体性能的特定需求。Koos Group 还注重产品的定制化服务,能够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快速响应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3. Hitachi Metals。Hitachi Metals是金属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具有极高精度和超细尺寸的导体材料,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电子设备、医疗成像技术、航空航天和精密仪器等领域。Hitachi Metals 的极细导体产品以其超低电阻率、高电导率和卓越的机械性能而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公司采用尖端的制造工艺,如超精细拉丝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确保导体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同时通过不断的材料创新,如开发新型合金和复合材料,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此外,Hitachi Metals 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其生产过程中采用了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拓邦电子、东尼电子和恒丰特导是中国极细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拓邦电子的超微细导体产品,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器和智能穿戴设备。东尼电子专注于超微细合金线材和金属基复合材料。恒丰特导则以其极细银线、铜线和镍线等特种导体,在高精度传感器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作用。

  1. 拓邦电子。拓邦电子是中国极细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以其在微电子和光电子领域的创新技术而闻名。拓邦电子的超微细导体产品线丰富,包括超薄铜箔、极细铜线、导电银浆等,这些产品以其卓越的导电性能、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在柔性显示器、智能穿戴设备、高端医疗器械以及精密传感器等应用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超薄铜箔和极细铜线,拓邦电子的超薄铜箔,以其极薄的厚度和均匀的导电层,为高密度电路板和柔性电子显示器的制造提供了关键材料;而公司的极细铜线产品,凭借其精细的直径和卓越的电导率,被广泛应用于微电机、微型电缆和高精度传感器中。此外,拓邦电子还积极探索新能源材料在极细导体中的应用,提升产品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

  2. 东尼电子。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2008年,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专注于超微细合金线材、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它新材料的应用研发、生产与销售。在极细导体领域,东尼电子专注于精密拉丝技术、微纳米级加工技术以及表面改性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东尼电子的极细导体产品线涵盖了超微细电子线材、无线充电隔磁材料、复膜线等,这些产品以其超细线径、高导电率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在消费电子、医疗设备、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高端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超微细电子线材,因其精细的制造工艺和卓越的电性能,已成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精密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件。2023年,东尼电子实现营业收入18.36亿元。

  3. 恒丰特导。常州恒丰特导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特种导体生产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镀银铜线、镀锡铜线、镀镍铜线、镀银铜合金线等。在极细导体领域,恒丰特导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包括精密拉丝、连续退火和表面处理技术,确保产品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达到最优,目前在产单丝极细线的直径最小直径可达到 0.015mm。恒丰特导的主要产品包括极细银线、铜线和镍线,这些导体材料以其精细的线径、高纯度和优异的电导性,在高精度传感器、医疗设备、航空航天和精密仪器等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公司的极细银线产品,以其超细的直径和高纯度,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导电粘合剂和电磁屏蔽材料中,满足了现代电子行业对极细导体材料的严格要求。此外,恒丰特导还参与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推动了极细导体材料的产业化进程。2023年,恒丰特导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

【长按/扫码获取更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