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小米、OPPO和 Vivo 在筹备应用服务平台(GSDA),计划联合进军海外应用市场。 这个服务平台可以让开发者仅上传一次应用,便能同步到三大品牌的应用商店。平台覆盖了中国、印度、印尼、俄罗斯在内的 9 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小米表示 “该项目同 Google Play 没有利益竞争”,但其实已经是 “司马昭之心”。毕竟,苹果的iOS是完全挑战不动的。 而无论 GSDA 最后究竟做成什么样子,这却反映了一个确定的趋势: 在智能手机增长瓶颈期,建立应用和软件生态话语权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01 现在的手机,就像网红脸似的。甭管啥品牌,几乎都是: 正面没有按键、大屏幕、角落开孔或者留一撮刘海。 而以前手机可不只是长这样的。 比如,商务人士用的全键盘黑莓,极客用的“大屏幕”多普达+手写笔,还有设计酷炫的侧滑键盘手机等。 手机工业设计能如此“百花齐放”,主要因为硬件销售是手机厂商最大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唯有不断寻求硬件差异化,才能吸引消费者换机。 但很可惜,如今所有的设计都统一了:紧密围绕着一整块屏幕设计。 (图注:猜猜我是谁。图源:Reddit) 两大原因造成这一局面。其一是供应链创新瓶颈;其二是应用生态发展,使手机利润分配从硬件往软件转移。 其实Android 诞生初期,这种军备竞赛还能继续。初期 Android 软件体验差,比如软件打开卡顿、屏幕滑动“不跟手”等,这些问题暂时只有通过“堆料”的方式解决。 所以比拼处理器规格甚至是跑分,就成为 Android手机广告特色。 像2011年小米首款机型就打上“全球首款双核1.5G的智能手机”的标签。 (图注:初代小米手机发布会。图源:Engadget) 消费者也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便是最基础的上网、社交应用,Android 手机也是体验度和硬件规格成正比。 一轮轮的换机潮由此而来。 但用户对手机的真实需求并没有刷出新高。刷抖音、聊微信、看 B 站、逛淘宝……这些需求完全不用六核、八核CPU 来实现。 面对这个增长停滞的市场,厂商曾寻求过硬件差异化。绚烂多彩的外壳、式样新颖的伸缩式摄像头、或者坚固耐磨的陶瓷机身。 但手机早已不再是极客的“专属”。大众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并没有刷出新高。 于是 2017 年,连续增长了十一年的智能手机业开始衰退。全年出货 14.72 亿台,同比少了100万台。 手机厂商开始从其它地方想办法:软件。 02 这方面,苹果和 Google 是鼻祖,并且证明了软件市场的价值。 2019 年,苹果应用商店收入 542 亿美元、毛利率 90% 以上。 Google 应用商店收入规模大概是苹果的一半。但不太为人所知的是苹果推应用商店也是破费一番周章 ——因为乔布斯反对。 这位科技界的传奇从 iPhone 研发之初就反对设立应用商店的想法,并且拒绝在初代 iPhone 里预置或开放任何第三方应用。后来苹果董事和高管劝了乔布斯十几次,他才同意。 2008 年,苹果应用商店和第二代 iPhone 一同问世。 软件公司 Google 在这方面倒没什么内部压力,它们的精力主要用来对抗苹果。2008 年,Google 发布了 Android Market(Google Play 的前身),比第一部 Android 手机还早了一个月。 接下来的几年里,两家公司接着陆续迭代好用的开发者工具、完善系统本身、确立应用开发的激励机制,正向螺旋地把消费者和开发者都笼络到自己的平台,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护城河。 (图源:GoodBarber) 曾经红极一时的Symbian、Windows Mobile 消亡,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只剩下了 iOS,Android。 苹果收取应用市场的“税金”。Google 更是收开发者“应用税”的同时,还收取手机厂商的“系统租”。 两头吃,真香。 03 国内厂商其实也早就看到了软件的价值,知道控制应用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魅族、小米还有华为是最早的一批。 甚至小米创业直接就是从改善Android操作体验的MIUI项目开始,用软件来弥补原生系统的不足。 2011年,雷军说小米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未来要靠互联网服务赚钱,硬件只是微利。 这几乎就是吉列剃须刀商业模式的翻版:吉列将长期使用的刀架免费或者低价销售,主要利润来源是不断替换 。 手机厂商们的“刀片”就是应用商店里的软件、音乐、游戏、电影、壁纸。用户每买一次,应用商店提成30%。 当余承东2012年接手华为消费者业务时,提出的六大调整就包括转型硬件自研和启动用户体验项目EMUI。 但一开始,手机厂没有在应用商店和深度定制Android的路线上两条腿走路。 应用商店这块大蛋糕几乎长时间都落在第三方公司手上,例如豌豆荚、腾讯应用宝、91 无线、360手机助手等等。2013 年10月,百度猛砸19亿美元买下了91无线。 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一直到2016年,近六成国内手机用户用的是第三方应用商店。 等手机开始卖不动了,厂商们才认真捡起先前被忽视的生意模式。并设法第三方应用商店继续获得市场份额:预装自家商店、禁止安装第三方应用商店。 为此,安智和腾讯分别起诉过华为和 OPPO。 不过手机厂商不会再退让了。 在存量高企、创新平缓阶段,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因此,依靠应用商店提成、系统内置广告、游戏联营等就成了厂商赚取利润的最佳措施。 而这其中,应用商店则是厂商最能控制、且有利可图的生意。它既能帮承接广告、又可以向开发者抽佣。 去年三季度,只为小米收入9%的互联网服务,却贡献了40%的毛利。 04 可这套国内说得通的故事要想在海外复制,有点难。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没有原生Android体验。国产品牌“得以”开发自己深度定制的系统、做自己的帐号体系。 于是,不同品牌设备间的数据迁移障碍也自然形成。 到了海外,一切游戏规则就变成Google说了算。 三星、华为、小米、LG…都用Google的账户体系。用户的各种数据如短信、照片、应用程序等可以在不同设备间无缝切换。 智能手机也变得和个人电脑一样: 控制操作系统的软件公司控制着绝大部分利润,硬件公司为了微薄的利益而相互拼杀。 其中就当然包括小米、OPPO、Vivo 这三家中国公司。 不过,“软件出海”可预见的一路荆棘,又不得不趟。 早年国内手机超高速增长,遮蔽了国产手机自主研发实力不强、在国际市场话语权弱的短板。 而今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已不复当年,但国产品牌的整体实力却已大幅提升,海外的硬件分销渠道也逐步建立。 未雨绸缪的做大生态建设就是有压力、有动力、有能力,而且必须做的一件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