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早间,亨通光电发布关于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停牌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华为海洋51%的股权。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等业务的发展,为海缆系统建设带来了最新驱动力;而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海缆通信网络作为海洋通信的基础设施,将迎来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和窗口期。此次亨通光电收购华为海洋51%的股权,将极大地提升自身在海洋通信市场的竞争力。在2018年的举行的万公里海底光缆交付活动上,亨通曾表示,未来5年亨通海洋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前三。随着对华为海洋51%股权的获得,亨通距离上述目标又接近一步。
全球海缆市场三足鼎立
谈起通信网络,我们比较熟悉的可能是光纤光缆、无线通信系统,海洋通信系统可能容易被忽视,但事实上海洋通信系统可能更为重要。根据TeleGeography的报告,目前全球总计铺设的海底光缆数量超过448条海底光缆,总长度超过120万公里,全球95%以上的国际数据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可以说,海缆系统是当代全球通信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国际海缆的互联互通,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通信水平。
海缆系统如此重要,但是全球海缆行业基本是一个高度封闭的市场。过去几十年间包括连接到中国在内的全球所有海缆系统基本上都由3家海缆承包商占据:美国的TESubCom(泰科)、法国的ASN(阿尔卡特朗讯)、日本的NEC(日本电气),稳定的市场格局犹如铁板一块。
但是,这个稳固的市场并非不可打破。资料显示,约40%的海缆建于2000年之前,海缆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7-20年,据此推算,这些海缆已经到了替换的时间。而CRU的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全球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国际海缆达26条,总长度超过26万公里。因此可以判断,2020年后仍将有大量的海缆替换需求。
此外未来几年,数据中心互联以及互联网带宽需求将持续增长,带动全球海缆市场进入新旧更替的时期,形成海缆布局的时间窗口。而早在2016年,跨太平洋、跨大西洋、亚欧间海缆系统一经开始升级换代。
市场窗口期正在徐徐开启,对于国内海洋通信厂商而言,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正在到来。
收购华为海洋股份,亨通提升整体竞争力
资料显示,华为海洋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3600万美元,华为占股51%,英国企业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占股49%。华为海洋目前主要从事全球海缆通信网络的建设,是一家海缆通信网络建设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10多年来,华为海洋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海缆工程领域全球第四大企业。到目前为止,华为海洋总计参与了约5万多公里、90项海缆铺设或升级工程。
“凭借丰富的产品阵容、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以及专业的项目交付经验,华为海洋助力各类行业客户实现商业目标。”华为海洋表示。
亨通光电是国内光纤光缆的领先企业,主营业务为光纤光缆的生产与销售。2013年,亨通决定进入海洋领域。短短6年时间内,亨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过去短短6年时间内,亨通海洋先后交付了科摩罗、马尔代夫、巴布新几内亚、智利等重大国际项目,累计生产交付1万多公里的海底光缆。2018年底,亨通海洋海光缆生产顺利交付智利FOA项目,标志着其成为第一家完成近3000公里国际有中继海底光缆的中国企业,也标志着其海底光缆累计交付量突破1万公里。
对于亨通而言,1万公里的交付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亨通集团执行总裁、亨通光电董事长钱建林表示,亨通将聚焦海洋通信、海洋电力传输、海洋工程、海洋观测网与海洋通信运营,致力于打造“产品+工程+运营服务”海洋产业链,大力实施丝路国际海缆网络系统项目量。
亨通与华为在海底光缆项目方面已有深入合作,积累了丰富的海缆工程项目建设经验。此前的合作不仅为亨通收购华为海洋股份打下了基础,而且将增强亨通的海缆工程建设实力,帮助提升其作为海缆整体解决方案厂商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际光缆互联互通白皮书(2018)》,中国的国际海缆数量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存在较大差距:美国的海缆数量是中国的8倍,人均带宽是中国的近20倍;日本的海缆数量是中国的2倍多,人均带宽是中国的近10倍;英国海缆数量是中国的5倍多,人均带宽是中国的72倍。差距也意味着机会和增长空间。未来亨通对华为海洋的股权收购成功后,两家在海缆制造、项目工程等方面的经验将得到有机结合,新的公司将成为国际海洋通信市场最有竞争力的选手之一。
在去年的万公里海缆交付仪式上,钱建林表示,未来5年亨通海洋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前三,现在通过入股华为海洋,亨通正在以加速度向这一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