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技生活方式让人们能够‘安全逃离’冠状病毒”,这是一家外媒最近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给欧美民众工作生活带来变化所起的标题。受疫情影响,全球更多的人开始在家进行远程办公和学习,用手机采买生活所需,在流媒体平台观影看剧。尽管这波科技产品拥抱热多少有些被迫成分,但相信在疫情过后仍会形成惯性继续推动相关需求。中国企业不妨提前谋划。
英国:推广线上诊疗
伴随欧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又一个集中暴发地区,当地政府和民间机构都在鼓励人们少外出,多上网处理日常事务。这其中,在线医疗就是当地着重向民众推广的服务。事实上,英国在线医疗服务已经进入市场多年,但始终做得不温不火。关键原因在于当地人还是习惯传统的社区化问诊模式,这也令在线医疗的成本始终无法降到多数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水平。
早在2017年,英国卫生部就宣布在全国推出一项名为“家庭医生在手(GP At Hand)”的计划,让医生通过视频电话或短信给病人看病。该计划推动了一些在线医疗公司的建立和成长,其中包括一家名为“Push Doctor”的本土在线医生咨询公司。Push Doctor拥有超过7000名通过认证的普通医师,提供从早上6点至晚上11点、一周7天不间断的问诊服务。用户可以像网约车一样发出问诊需求,在3分钟内就能开始和医生进行10-30分钟的视频通话。医生开具处方后,患者可将处方共享至最近的药店抓药。Push Doctor还提供转诊服务,当用户需要向专家问诊时,平台的医生可以发出转诊介绍信,让用户尽快获得治疗。
除Push Doctor之外,英国还有两个较有名的在线医疗公司Babylon和Ada Health。和Push Doctor不同的是,Babylon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用户可向全天候AI机器人咨询病症问题。当然,机器人无法解决时他们也提供驻站医师。Babylon还提供健康追踪及药品配送等服务。Ada Health则可利用AI技术为用户提供健康评估。
不过,目前英国在线医疗所能诊疗的症状仍十分有限。以Push Doctor为例,它提供的主要是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初诊、复诊等,并且服务的人群也有限。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65-75岁的人群中,有74.1%是互联网用户,而这一比例在75岁以上的人中只有38.7%,也就是说,这部分非互联网用户患者需要在他人协助下才能在线就诊。而且有部分患者对“隔空看病”还是不放心。
此外,由于愿意长期签约的客户仍然有限,在线医疗的成本在英国仍然让当地人感到不便宜。Push Doctor的咨询费用一般为20英镑起,根据问诊次数及求诊医生级别的不同来定价。
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英国的在线医疗软件服务体系也是具有前景的投资市场。总部位于英国、成立于1997年的医疗软件公司TPP(The Phoenix Partnership),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就参与到英国的疫情防治工作中。TPP专注于医疗健康信息化,集业务、服务、数据的基础平台为一体,向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及患者提供一套整合型信息化解决方案。
然而,网速确实是眼下投资者面对英国在线医疗产业感到犹豫的地方。英国消费者群体组织“Which?”的速度测试结果表明,不仅广大农村地区上网困难,就连伦敦金融城以及英格兰人口居住稠密的城镇,查收电子邮件、看电影和听音乐也同样困难。当地通信服务商解释说,这是因为宽带网络太拥挤了,根本无法应付大流量。
阿联酋:网课尚缺互动软件
尽管阿联酋截至15日只累计录得98个确诊病例,但因是全球民航枢纽,人流复杂密集,该国政府仍比照疫情较严重国家,出台一系列旨在让当地居民“宅下来”的措施。静观之,这些措施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做支撑。
3月初,阿联酋教育部要求自3月8日起,境内所有大中小学停课四周,其中至少两周要求采用远程教学方式。“不差钱的阿联酋学校早已用上Moodle、Blackboard等远程教学软件,但急缺稳定的在线讨论平台。” 阿联酋哈利法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副教授张铁军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传统远程教学软件互动性较弱,阿联酋学校需要一种类似阿里巴巴“钉钉”的即时通信软件。基于海量大数据的“小钉”,可作为人工智能管理员,承担诸如回答重复性问题的任务。
当人们因疫情宅在家中,各大资讯类App和社交网站更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近年在中国、美国等人工智能应用较为广泛的国家,优秀的资讯类App已具备基于海量数据,计算出用户信息偏好的能力,消息推送相对精准。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化,也使得不同语言新闻稿的翻译切换更加自如。阿联酋通讯社执行总编辑穆罕默德·里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阿联酋是中东资讯最为开放的地区之一,也是多家国际知名媒体中东总部所在地,大可基于大数据,打造阿联酋版的“今日头条”。这方面中国专家在算法设计与实际操作层面均有较大优势。
此外,严峻的防控形势迫使越来越多人选择线上消费。然而与国内京东、淘宝等成熟网购平台相比,阿联酋当地主要电商Jolly Chic和Souq规模较小,网络支付不发达,值得中企深入调研。
不过,目前在阿联酋,投资人工智能应用仍有一定风险,比如通信成本。一名熟悉情况的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Etisalat等阿联酋主要运营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微信、WhatsApp等软件自带的语音或视频聊天功能单独收取高昂费用。
日本:居家办公需保密电脑
在大企业一干就是37年的日本朋友日前告诉记者,从2月开始到现在一直居家办公。这样每天至少省下两个小时的上下班时间,以及偶尔三四个小时和客户喝酒交际的时间,工作效率高了很多。这次新冠病毒流行后,日本企业最大的变化就是号召员工在家办公,而且估计疫情过去以后,在家办公的工作方式可能会留存下来。
一位从事软件开发的日本企业老板对记者说,现在企业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电脑。如果让员工使用自己的私人电脑办公,就会冒电脑感染上病毒泄密的风险。因此在家办公需要企业提供具有保密功能的电脑。
日本市场上虽然有品牌繁多的电脑,但除了松下电脑全部在日本制造,价格极其昂贵外,其他在市场上的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电脑,不论哪个品牌基本上都是在中国制造的。因此为企业定制专属电脑,包括相关设计和生产,中国企业的机会不小。
定制电脑需要留足企业专用区域,让企业拿到这些电脑后装入相关内容;电脑还应接通并能够使用企业的服务器,但不能下载,内外之间有一道厚厚的“墙”,不会把企业的重要信息泄露出去;电脑还要能够从事高速通信,使用起来不会卡壳等等。中国电脑相关企业如能尽快满足这些需求,就有望在日本开拓出新的巨大市场。
另外一个日企居家办公面临的问题就是云端服务。如果把企业的所有内容都上传到云端中去,信息安全就变得特别重要。云都是设置在服务器上的,日企要构筑自己的服务器,相关需求就会非常大。向日本企业提供服务器自然也是中国企业的商机。
但日本对中国企业提供的服务器一直不放心,甚至比美国更严格限制华为5G通信设备的使用。不过到目前为止,日本无论是主要通信运营商还是大企业,使用中国企业提供的服务器无一家出现因设备造成失密的情况。
此外,中国是软件开发大国。软件也只有在集成后才具有使用价值。只保有部分软件的开发能力,并不构成对企业整体软件内容的影响。在局部的软件开发上,中日合作有很大空间。
德国:智能产品占领家庭
“在家工作,在家学习,在家娱乐……”,德国《商报》近日报道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德国智能家居设备开始火了起来,尤其是“中国制造”凭借领先一步的智能技术、人性化的设计及价格优势等,逐渐占据上风。
慕尼黑汽车工程师弗里德曼是中国品牌海尔的老用户。前不久,他家里购入一款海尔智能空调。空调搭载的App竟会说12种语言,还可与智能冰箱、智能灶具、智能电视机、电脑等电器组成智慧客厅、智慧厨房等场景。法兰克福银行主管杰西卡则买了不少小米产品。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以前在中国工作时喜欢上小米产品,这两年小米全面进入欧洲,购买更方便了。电饭煲、扫地机器人、智能感应灯,“所有这些设备,只要一个App就能轻松搞定”。现在她身边的德国朋友越来越多使用中国智能家电,这些产品不仅价格有优势,而且功能、整体性以及设计等都非常出色。
智能生活离不开智能手机。德国《经济周刊》近日说,尽管受美国打压,但是中国手机品牌华为去年11月开始大幅回升,小米也在欧洲迅速扩张,其他中国品牌如中兴、OPPO、一加、realme、vivo则越来越受欢迎。柏林米特区中学学生莱纳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由于疫情,中学放假一个月。她现在基本待在家里“自我隔离”,华为智能手机成了与外界联系的社交工具。作为年轻人,她最喜欢“Tiktok”,每天要拍3-5个短视频,她的同学也有不少喜欢中国网游。
疫情中,德国人网购的热情也得到提升。许多人从电商App如AliExpress、Joybuy、Groupon、Gearbest、Banggood等购买中国商品,在上面开店也成为中欧企业的新潮流。虽然受疫情影响,德国邮政2月宣布停运去往中国方向的包裹,但德国《世界报》日前报道称,由于中国逐步复工,货运和邮政包裹业务恢复正常。德国邮政预计,该集团的出货量将再次增长。
在智能产品的“后台”,中德企业合作也越来越紧密。作为中国最大的云服务商,阿里巴巴早在2016年秋天就携手沃达丰,在法兰克福开设首座欧洲数据中心。2018年,阿里巴巴与德国软件大王SAP深化合作,其中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新零售等未来领域。华为作为5G设备制造商,也为德国的智能产业提供保障。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最近报道,欧洲专利局最新发布的2019年专利指数显示,华为以3524件排名2019年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
“中国成功地将智能技术运用到智能产品中。”德国科隆大学经济学者罗多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智能产品越来越多,具有集团优势。他认为,以前中国企业购买欧洲品牌,希望以此进入欧洲市场。如今,中国智能品牌已经崛起,知名度越来越高。现在最重要的是在欧洲扩大影响力,进行扩展性营销,并在一些技术领域可以与欧洲企业合作。同时,中国智能品牌不妨在欧洲设立工厂,有利于获得当地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