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亨通光电研发的超低损耗光纤成功中标国家2016年“工业强基工程”,并获政府专项补助4523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将解决我国光纤通信领域关键基础材料受制于国外的难题,为国家信息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材料安全保障,支撑“宽带中国”与“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凭借自主核心技术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是亨通集团数十年如一日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核心驱动力的成果。“光纤通信行业日新月异、变革兴衰,企业只有锲而不舍的坚持自主创新,敢于打破国外垄断,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和未来。”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认为,正是持之以恒的创新让亨通度过了艰难的创业期,崛起成为光电线缆行业领头羊,并确保面向未来的持续发展。到“十三五”末,亨通将力争成为超千亿级的高科技国际化企业。
在亨通智能化车间,记者看到了此次中标的超低损耗光纤,这种光纤单根直径250微米,与普通光纤相同,但在厚厚的保护层内,娇贵的“玻璃丝”直径只有9微米。在这个仅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的空间里,研发人员通过改变波导结构、优化掺杂物质,让光信号反射强、损耗低、容量大、传得远。而在距离集团总部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专门为这个项目成立的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办公楼正拔地而起。
“这是光纤通信行业最先进的产品,是未来20年光纤发展的主导方向,此前全球市场一直被一家美国公司垄断。”亨通通信产业集团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伟介绍,该项目研发团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先后历时5年,耗资约2.6亿元,突破了30余项关键技术突破,使亨通的超低损耗光纤1550nm波长衰减从原先的优于0.185dB/km到优于0.165dB/km,传输距离提高60%以上,满足400G高速大容量长距离光纤网络的应用需求。目前,该光纤已应用于中国联通陆地干线“哈密-巴里坤”工程,并服务于国际海缆通信工程,成功打破了我国海洋光纤依赖进口的局面。
“工业强基工程”项目主要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亟须解决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为实现其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夯实工业发展基础,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推出的重大工程项目。超低损耗光纤是中国光通信行业的瓶颈,国家通过立项与企业合作,从而加速突破并实现产业化。
“投标竞争非常激烈,幸好公司5年前就根据产业发展趋势规划了技术线路图并持续加大投入研发,否则一旦研发赶不上,产品连投标的资格都没有。”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纪成告诉记者,十多年前中国光纤预制棒全部依赖进口,亨通研发团队经过1200多个日日夜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如今光纤网络、互联网建设成本和用户资费降了七成。“超低损耗光纤若实现规模化生产,将加速5G大容量时代的到来,网络建设成本和费用也将更低。”
作为中国光纤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亨通光纤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15%,国内市场占有率超20%,中国宽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每4公里光纤就有1公里是“亨通造”。对于这次项目的中标,业内并不感到意外,但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肖华却振奋不已,在肖华眼里,这是对亨通数十载围绕一根“丝”不断推进技术研发的最大褒奖。“以往行业对亨通龙头地位的认可,更多的是依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或者规模,但这次纯粹是对我们技术实力和研发力量的实打实认可。”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有持续性、要有“杀手锏”,这些都来自于创新。近年来,亨通形成了以“战略创新为前提、人才创新为关键、机制创新为保障、技术创新为重点、资本创新为纽带”的全面创新体系。自2002年实现光纤产业化以来,集团累计投入数十亿元,拥有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专业研发团队以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及省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同时,集团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前沿,每三年制订一次战略规划,提前策划技术和产品发展线路图,未雨绸缪布局未来。
创新的核心是人才。要吸引并留住人才,就要有健全完善的研发机制和激励机制。为此,亨通在研发的运营管理和激励机制上,引入了IBM的IPD 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围绕当前或未来可预见的市场需求,确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方向和目标,将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作为投资决策,通过构建协调高效项目团队,显著缩短产品和技术研发周期,加快投放市场。肖华透露,去年亨通研发团队的激励奖金达到上千万之多。
据统计,依托全面的创新体系和积极的创新氛围,亨通迄今为止累计持有专利200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77项,相继承担了190余项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技项目。此外,还先后获得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最具竞争力高新技术100强、全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企业等创新荣誉。(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