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中广核 | 史丛丛:在科研一线“升级打怪”
发布日期:2022-06-02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1063 次
5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面对青年一代,发出号召:“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广大的中国广核集团优秀青年,始终听党号令、跟党奋斗,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深入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奋战在生产经营第一线、战斗在科技创新最前沿、拼搏在市场开拓主战场、服务在疫情防控风暴眼,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铮铮誓言。他们,是青年的榜样、是中广核发展的生力军。他们身上,肩负着中广核发展的未来和期望。今年3月,中广核“青年标兵”评选工作正式启动,经各成员公司评选推荐、民主测评、现场访谈、网络投票、中广核青年标兵评审委员会评审,10名员工最终脱颖而出,荣膺中广核2022年十佳“青年标兵”。今天,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的风采吧!“创新才有机遇,敢为先锋才能不负时代”,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史丛丛始终将这句话铭记在心。自2014年加入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中广核高新核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高新核材”)担任技术工程师以来,她一直奋战在科研一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开发了填补国内空白的航空航天线缆用部分材料产品,推动与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的放射性废液处理用无机吸附材料系列产品的产业化。近年来,史丛丛先后获得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广核青年创新大赛十大青年创新奖、中广核技总经理专项科技创新奖等;申请专利13项,已授权8项;主持制定填补国内空白的团体标准1项。
2021年5月10日,史丛丛及其团队研发的航空航天线缆用辐照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以下简称“XETFE材料”)获得首批“苏州制造”品牌认证,标志着该材料正式进入飞机等航空航天领域的批量运用阶段。该材料是航空航天领域主要安装线种之一,具有耐高低温(-60℃至200℃)、耐辐照、耐原子氧、耐各种溶剂、质量轻等优势。此前,XETFE材料一直以来都被国外市场所垄断。
刚入职高新核材,“初出茅庐”的史丛丛就接到开发XETFE材料的艰巨任务。随着对项目不断深入的探索,史丛丛愈发觉得困难重重,她曾一度自我怀疑,“为何要选择我这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人来接手如此棘手的项目?”当时,高新核材总工程师单永东对她说:“经验是一把双刃剑,用到对的地方是优势,但用到新的领域也有可能桎梏思维成为劣势。没有经验也没有束缚,有时反而更有利于大胆创新。”
▲史丛丛在车间操作设备
抱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想法,史丛丛带领项目团队像打“小怪兽”一样一步步升级打怪,破解车间及产线建设难题、应对配方及工艺上的挑战、经过多次客户验证并不断改进产品……历经五年,终于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ETFE材料,并建成专用车间及产线。产品投用后,有飞机制造厂家表示,这一产品性能的优越性,足以媲美国外同类型产品。目前,史丛丛团队正在开发XETFE全系列产品。工业生产、医疗医药、特种研究等方面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处理所需的装置及其关键材料,以往大多需要依赖进口,且存在固有缺陷,甚至由于供货周期长,随时可能面临断供的风险。自2015年起,史丛丛开始负责高新核材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新型放射性废液处理装置及无机吸附剂”项目,致力于实现新型放射性废液处理装置及其关键材料——无机吸附剂的产业化。该项目包括车间及中试产线建设,产品中试及工艺固化。由于无经验可参考,史丛丛面临的是从0到1的过程。车间及中试产线建设时,她几乎每一个步骤都全程跟进,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对车间的规划和各个设备的工作原理了如指掌。

产品中试是将实验室开发出来的小试产品,进行放大量产业化,即从用实验室小批量的合成,到企业大批量生产过程,这不是简单的等比例放大,过程中面临着来自设备、工艺实现、安全隐患等多方面的挑战。“关关难过关关过,反正问题来了我们就解决。”史丛丛组织团队充分发挥公司在设备、工艺、安环等方面的经验,不断改进完善中试工艺。目前,史丛丛团队已完成多款无机吸附材料的中试,部分产品已在多家单位投用,应用效果及各项性能指标收获好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把利剑”,史丛丛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了继续提升理论知识,她申请了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已于2021年6月被成功录取。在实践方面,她不断拓展项目范围,参与了中广核自主研发计划项目——《先进废物整备容器研发》,目前负责子课题容器桶开发的项目,为中广核在三废处理处置领域的能力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只要每个人在科技创新上往前踏进一小步,国家的科技发展就能往前迈进一大步。”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史丛丛从未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