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武汉·中国光谷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导制定的《工业用光纤激光器的参数要求和测试方法指南》,经IEEE(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发布实施,这一“汉版”国际标准出台,表明我国在工业光电子产品运用领域已具备全球影响力。
近日,光纤光缆业界翘首以盼的中国移动2021年-2022年普通光缆集采公布中标候选人,最终长飞、富通、亨通、中天、烽火等14家厂商入围。 粗略估算,此次光缆最终成交均价超过60元/芯公里,而去年则约为40元/芯公里,涨幅超过50%,开始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V”型反转趋势明显。可以说今年中国移动的普缆集采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无疑为光纤光缆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光纤光缆企业近年承受极大压力,普遍亏损,为保证行业良性发展,中国移动也微调了招标规则,本次集采后,价格上涨覆盖原材料上涨后,预计光纤光缆企业能有少量利润。这种招标方式既保证了适度竞争,也保障了后续5G建设供应,符合中央关于采购招标的趋势要求和通信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的要求。
10月18日,乌鲁木齐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行来苏州,赴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专项调研学习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经验,以加快推进该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
近日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了 2021年度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报告 及前百家企业名单 其中,苏州共9家企业入围 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一! 苏州这9家企业在电子信息方面有何过人之处 赶紧一起认识下优秀的它们——
近日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了 2021年度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报告 及前百家企业名单 其中,苏州共9家企业入围 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一! 苏州这9家企业在电子信息方面有何过人之处 赶紧一起认识下优秀的它们 上期小编为大家介绍了3家企业 今天我们继续走近它们
近日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了 2021年度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报告 及前百家企业名单 其中,苏州共9家企业入围 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一! 苏州这9家企业在电子信息方面有何过人之处 赶紧一起认识下优秀的它们 ☟☟ 前两期小编为大家介绍了6家企业 今天我们继续走近它们
激光器是激光的发生装置,中国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由 2013 年的 93.6 亿美元增至 2020 年的 166.3 亿美元,CAGR 为8.6%;根据Laser Focus World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达109.1亿美元,在全球占比超6成。
日前 2021年度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报告 及前百家企业名单公布 苏州共有9家企业入围
10月12日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了 2021年度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报告 及前百家企业名单 其中,苏州共9家企业入围 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一! 图片 上榜的苏州企业分别是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 通鼎集团有限公司 永鼎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立臻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昆山龙腾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涵盖了光通信、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等多个电子信息相关行业。 本届百强企业主要呈现六大特点 一 整体规模提升 2020年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4%,占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比重超过40%,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主营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13家;超过2000亿元的有4家。入围企业最高主营收入达到8000亿元,入围门槛超过50亿元。 二 效益质量突出 百强企业2020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2%,占全行业利润比重超过50%,增速领先全行业4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为6.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领先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三 创新能力增强 2020年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8%,超过同期收入增速7.4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3%。截至2020年累计专利总量5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38万件,占比超过70%。2020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二十强企业中百强企业占比30%。 四 外需逆势增长 百强企业2020年出口额同比增长8.5%,占行业总量比重超过20%,增速领先2.2个百分点。 五 技术突破加快 百强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在卫星导航系统领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在显示领域,实现了从“少屏”到“强屏”的转变。柔性显示、印刷显示、激光显示等新兴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技术储备不断增强。在集成电路领域,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从研发、制造到封装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六 引领作用明显 百强企业以不足全行业0.5%的企业数量,支撑了全行业60%的上缴国家税金,实现了40%的行业销售收入、50%的行业利润,为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数字化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制造业面临着重大变革,其中,中小企业缺人才、缺市场、缺供给、缺资金、缺服务等诸多问题更加凸显。作为制造业大市,苏州如何均衡推进产业数字化? 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苏州市工信局历经大量调研、论证工作,于今年9月制定完成了国内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 今天(10月16日)上午,第二届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期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办数字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重点发布了《苏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2021年版)》。